愛在老山 ——寫在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
發(fā)布時間:2024-03-20 16:25:49 作者:唐麗萍 邊富斌 編輯 成明清
每年的清明節(jié)和八一建軍節(jié)都是老兵們匯集麻栗坡的日子。無數(shù)老兵從全國各地趕來,看望長眠在這里的戰(zhàn)友,為他們掃墓;登上老山;到當年的部隊駐地故地重游,感受那段血與火的歲月;探望駐地周邊群眾……麻栗坡,成了他們生命中永遠翻不過去的一頁,見證了他們的青春和戰(zhàn)火中結下的生死情誼。
愛在老山
——寫在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
首席記者 唐麗萍 通訊員 邊富斌
一、山中那960朵不凋的玫瑰前不久,記者隨友人來到麻栗坡烈士陵園吊唁時發(fā)現(xiàn),960座烈士的墳墓上,全都插著一朵艷麗的絹做的玫瑰,而且插花的距離相等,遠遠望去,鮮紅的玫瑰整齊劃一,為這一排排靜默著的青灰色墳墓增添了一道亮色,這是誰插的呢?記者好奇地問烈士陵園管理人員,他很年輕,似乎是才來的。
他說,這玫瑰是今年清明節(jié)就插上了,好像是當年的一位老兵,女兵插的。“徐小紅?”一個名字頓時沖口而出。
“好象是吧?名字記不起來了?!彼桓铱隙ǖ卣f。
回文山后,記者便給徐小紅打電話。她說,去年清明節(jié)她來掃墓的時候的確是為烈士們插上了960朵玫瑰,想把烈士墓裝扮得更美麗,可今年的玫瑰花不是她插的。
今年清明節(jié)因為女兒要參加高考,她沒能前來掃墓,正心急火燎呢!她打算過幾天就到麻栗坡,一年都不能少!當年在那場戰(zhàn)爭中犧牲的烈士大多是1963—— 1966年出生的,為保衛(wèi)祖國邊疆,他們的生命永遠定格在18至23歲的青蔥歲月,而且大多數(shù)連戀愛都沒有談過。
自從幾年前一位姓謝的女兵買來能經風吹雨打的絹做玫瑰插到960座烈士墳墓上后,便不斷有人仿效,長眠在這里的烈士們獻上愛的玫瑰,其用心令人感動。后來才得知,今年為烈士插上玫瑰的是來自四川成都的李楠樺,她是清明節(jié)和丈夫一道來麻栗坡烈士陵園掃墓時特意買來插上的,就想為年輕的烈士們送上一份小小的心意。7月16日,記者接到徐小紅的電話,說她當晚從昆明趕到文山,17號到麻栗坡,和她同來的有曾在老山英雄連服役的譚萬明,還有烈士黨振明的姐姐黨素霞。
掐指算來,記者認識徐小紅已有7年了。當時的她雖已年近不惑,但卻身材高挑,長相俊俏、風姿綽約。與她深入交談卻是在2013年清明節(jié)前夕,當時記者到麻栗坡采訪,有人向記者推薦了被老兵們譽為“戰(zhàn)地女神”、老山十姊妹救護隊員之一的徐小紅。她向記者講述了那段血與火的經歷,以及她至真至純、刻骨銘心美好初戀,她的愛情故事至今仍記憶猶新。
二、還沒來得及告白就被戰(zhàn)爭扼殺的初戀從小在軍營長大的徐小紅稱得上是軍人世家:爺爺是老紅軍爸爸參加過抗美援朝,她14歲就跨入軍營,穿上了軍裝。但她的世界很單純,除了長安街、天安門、頤和園、鮮花綠草、藍天白云外,最艱苦的莫過于新兵訓練時每天爬在雪地里瞄靶了,受不了這個罪的她不時以肚子疼躲過這訓練。
1986年,剛滿18歲的她隨部隊開往云南邊境后,才真正知道軍人艱苦和戰(zhàn)爭的殘酷。到下后,她和救護隊的女兵們組成幾個小分隊,每天隨軍工一起護送傷員、搶救傷員、為戰(zhàn)士們洗衣服,還輾轉了文山州的很多地方:文山平壩、麻栗坡、老山、小平寨、南平、南溫河、八里河東山、船頭、芭蕉坪、落水洞等。
每次出去,都面臨死亡威脅,除了敵方的冷槍冷炮外,還有樹林中遍布的地雷;每個人的脖子上都掛著一顆“光榮彈”,這是特制的手榴彈,沒有延時,拉環(huán)拉開即爆炸,一旦被俘,寧死也不當俘虜。此時,存留在這個18歲少女身上的天真幼稚已被戰(zhàn)火、硝煙、不時呼嘯著掠過頭頂?shù)呐趶椇蛻?zhàn)友的鮮血、犧牲的生命蕩滌而凈,使她清醒地認識自己身處的是你死我活的殘酷戰(zhàn)場。
然而,盡管如此,她心中還是留有一片綠洲,綠洲中盛開著一朵含苞欲放的玫瑰,這是專為初戀戰(zhàn)友茅征華開放的。認識茅征華時,她18歲,他22歲。
他與她同在一個部隊,不同的是她83年入伍,他84年;她在部隊醫(yī)院,他在連隊。當時部隊駐地在河北邢臺,茅征華常到醫(yī)院“泡病號”,由此徐小紅記住了他。后來彼此熟悉后她得知,茅征華來自安徽合肥,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在大學做后勤工作,父母只生育了兩個兒女,茅征華排行老二,上有一個姐姐。
她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茅征華的樣子,個頭不算很高,但皮膚白皙,把他顯得很斯文,只要笑臉上就露出一個酒窩,很帥!可他的性格卻屬于特別活潑可愛的那種,喜歡踢足球,喜歡搞怪。
說不清從何開始,這對情竇初開的小年輕彼此都有了好感。僅僅是“好感”而已,因為相處兩年多直到他犧牲,他們連手都沒有拉過,一起上街都要隔著一段距離——部隊有嚴格規(guī)定,戰(zhàn)士不允許談戀愛??擅┱魅A還是用自己的方式向她表達了他的關愛與憐惜。
她至今還記得那年邢臺的冬天特別寒冷,可部隊發(fā)的棉鞋小,徐小紅穿不了,腳凍得生了凍瘡。一天,茅征華冒著大雪騎了半個多小時的自行車到百貨大樓給她買了一雙棉鞋,并且很細心地把鞋帶都穿上了。
他還知道她喜歡吃烤紅薯,又特地買了一個烤紅薯捂在懷里帶了回來。當她接過溫暖的棉鞋和熱乎乎的烤紅薯時,感動得熱淚盈眶,如今30年過去了,她還清楚地記那紅薯的瓤是金黃色的,很甜很香!后來他倆隨部隊開到了前線,徐小紅被分配到戰(zhàn)地救護隊,成為救護隊里高子最高,年齡最小的一名衛(wèi)生員。
到了前線后,茅征華依然像哥哥一樣關愛她,保持著開朗樂觀的性格。其實直到他犧牲,他們之間也沒有作過愛的告白,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他曾含蓄地對她說:小紅,我希望能一輩子為你買紅薯;我很喜歡踢足球,將來戰(zhàn)爭結束了,你一定要去看我踢足球哦!當時有連隊里有4對戰(zhàn)士在偷偷談戀愛,他們是其中一對。
茅征華對她說,我們一定要好好活著,將來我們4對一起舉行集體婚禮,想不到7天后他便犧牲了!雖然時隔28年,但她仍清楚地記得,茅征華是 1987年6月9日那天傍晚犧牲的。
當天,在某高地,敵人打過來的一發(fā)炮彈炸傷了6名戰(zhàn)士,其中一個就是茅征華。當天受傷的人很多,救護隊就只剩下4副擔架了,人手也不夠,于是救護隊只能讓肢體傷殘的4名傷員躺到擔架上抬著走,茅征華和另一位受傷戰(zhàn)士王應龍看上去外傷并不嚴重,便讓他們互相攙扶著往某高地走去。
這段路都是上坡,正常人爬到山頂都需要3個小時,當天茅征華和他的戰(zhàn)友王應龍艱難地走了整整5個小時!但王應龍還沒走到山頂就犧牲了。
茅征華到達高地時已是傍晚,此時的他非常虛弱,臉色蒼白,剛到山頂就無力地倒了下去,排長郭華一個箭步沖上去抱住了他,哭著呼喚他的名字,只見他的胸前的傷口在不停往外流血和冒著氣泡……
在排長的呼喊聲中,茅征華吃力地睜開眼睛對郭華說:“排長,我今天怕是熬不過去了,我還有父母,他們年紀都大了,我孝敬不了他們了……”郭排長說:“小茅,你瞎說什么?我們這里有擔架了,馬上送你到救護所,千萬要挺?。 泵┱魅A在努力地呼吸,短促而又吃力。
戰(zhàn)士們抬來擔架,扶他躺到擔架上,誰知他剛一躺上去就咽了氣,眼睛大大地睜著,怎么抹都合不上。排長郭華和戰(zhàn)士們圍在他身旁,邊哭邊大聲說,茅征華,你聽好,你的父母就是我們的父母,我們全排戰(zhàn)士都是你父母的兒子,我們一定會代你孝敬他們……
他的眼睛終于合上了。茅征華是1964年出生的,那年,他剛滿23歲!得知他的死訊后,徐小紅如晴天霹靂,心如刀絞!那天晚上,從來不會喝酒的她到駐地旁邊的小賣鋪買了酒來喝,直到爛醉如泥,之后,滴酒不沾!
三、不變的你仍然佇立在那條山路上,28年風塵刻畫的都是你的樣子茅征華帶走了她的初戀,也把她的愛情埋葬在他咽氣的那個山坡上。從此,麻栗坡成了她生命中寄托愛、回味愛的地方。后來的徐小紅結了婚又離了婚,但茅征華的音容笑貌一直鮮活地存留在心底。
她流著淚對記者說,我永遠忘不了他,世界上有一種感情,不需要結果也會存在,而且非常頑強!茅征華是在麻栗坡犧牲的,雖然他的遺體安葬在他的老家合肥,但我總覺得他仍在麻栗坡,我與他的愛也一直存留在麻栗坡。
2004年她從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轉業(yè)后,選擇自謀職業(yè),自己創(chuàng)辦了一家網(wǎng)絡技術公司并擔任董事長,生意一直不錯。從2004年開始,每年的清明節(jié),無論怎樣忙,她都會不顧一切趕到麻栗坡,每次都要在麻栗坡待半個多月時間——她要到麻栗坡烈士陵園祭拜長眠在這里的戰(zhàn)友;
到當年的部隊駐地看望那里的老百姓;到茅征華犧牲的那個地方看望他,用他最愛吃的烤紅薯、煮玉米祭奠他……每年只要清明節(jié)臨近,她就感覺麻栗坡在召喚著她,整天心急火燎,焦急得睡不好覺。
如果不能到麻栗坡,她便什么事都干不了,只有到了麻栗坡后,她的心才會踏實,做該做的事。每年到了麻栗坡后,她都要上老山,穿著當年特意保留下來的雙面迷彩服,站在老山頂峰,遠遠眺望著茅征華犧牲的那個地方。
可是那個地方經常起霧,能看清的時候很少,只是有一次,從那里飛出一只鳥,讓她感到十分欣慰。今年的清明節(jié),因為女兒要高考,清明節(jié)她沒能來。女兒很懂事,也很理解媽媽。見她今年沒到麻栗坡,便問:“媽媽,你今年為何不到麻栗坡掃墓呢?”她說,因為你高考啊,媽媽要陪著你。
女兒說,媽媽,其實你不用管我的,我的學習我會用功,你只管去好了。將來我工作了,你去麻栗坡的費用,我來出。前不久,女兒的高考成績下來了,考了600多分,她很欣慰。
于是便動身飛到昆明,7月16日晚趕到文山。7月17日,記者隨徐小紅、譚萬明、黨素霞一道來到了麻栗坡。到下后,她們迫不及待地趕到了老山。當天的天氣非常好,藍天白云,沒有一點霧。她說,來了11次了,沒有一次看清楚過,每次都是到了英雄連就開始下雨,霧蒙蒙一片。
老天今天終于開眼了!在她的指點下,記者看到了當年茅征華犧牲的那個地方,那是一個山坳,有一條彎彎曲曲的路,四圍是茂盛的樹林和梯田。
徐小紅怔怔地看著那個地方,眼淚無聲地流了下來,周圍很靜,誰也沒有說話,只聽她大聲地喊:“茅征華,我看見你了,看得很清楚!你看到我了嗎茅征華?我應該在6月9日你忌日那天來的,孩子高考了,沒來成,明年我一定按時來。
你對我的好,我會記一輩子,只要我活著的一天,我都會來看你!去年你媽媽病了,我和你的戰(zhàn)友們都去看望她了,我們都是她的孩子,你放心吧!說完她拿出特意為他準備的煮玉米、薯條、鸚嘴桃等,邊哭邊拼足力氣往下扔:茅征華你接住,這是你愛吃的煮玉米,這是你愛吃的薯條,這是文山的鸚嘴桃,可好吃了,你還沒吃過。
我的《圓夢老山》快要出版了,我是醮著心血和淚水寫出來的……”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情難自禁,淚流滿面,耳畔響起羅大佑的那首歌《你的樣子》:“我聽到傳來誰的聲音,是那夢里嗚咽的小河,我看到遠去誰的步伐,遮住告別時哀傷的眼神,那看似滿不在乎轉過身的,是風干淚眼后蕭瑟的影子,不明白的是為何人世間總不能溶解你的樣子,不變的你佇立在茫茫人世中……”
在那彎彎曲曲的山道上,仿佛看到茅征華和他的戰(zhàn)友王應龍正相互攙扶著頑強地爬上來的年輕身影,他們滿頭大汗、身上血跡斑斑,咬緊牙關一米兩米,一步、兩步、三步……抑制不住的淚水頓時嘩嘩地流了一臉。
四、相互理解、支持的戰(zhàn)友情這次與徐小紅一同前來麻栗坡的譚萬明是當年老山英雄連的,在那場戰(zhàn)爭中他只是頭部受了輕傷,可他們連隊有18位戰(zhàn)友壯烈犧牲,長眠在麻栗坡烈士陵園。他對記者說,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直心系麻栗坡,是難忘當年的戰(zhàn)友情,每年無論怎樣忙,他都要和戰(zhàn)友們相聚麻栗坡,祭奠犧牲的戰(zhàn)友。
他和徐小紅也是戰(zhàn)友,每次他到麻栗坡時,她都會托他到老山頂上向茅征華喊話,有一次,他帶著50個戰(zhàn)友登上老山頂峰上后,對著茅征華犧牲的那個地方聲淚俱下地大喊:“茅征華,我代徐小紅來看你了,她很想你,你聽得到嗎……” 聲音在莽莽大山中回蕩,50個戰(zhàn)友全都哭了。
徐小紅對茅征華的真摯感情深深打動了他,原本就單身的他向徐小紅展開了追求攻勢。徐小紅最初并沒有答應,離婚10多年了,她身邊有很多追求者,但她一直都沒有接受,她想,誰能接受一個心心念念牽掛著已不在人世的初戀戰(zhàn)友茅征華,每年都要到麻栗坡看望他的女人?
可譚萬明就能!他不僅多次代她去麻栗坡“看望”茅征華,還表示,徐小紅身體不好,有糖尿病,萬一今后有一天她真的走不動了,他就是背,也要背著她上老山“看茅征華”!通過兩年多堅定不移的努力,譚萬明終于贏得了徐小紅的心。
今年,是兩人確定關系后第一次相約著前來麻栗坡。到達老山頂上后,他便跟著徐小紅忙開了,點煙,擺放“送”給茅征華的祭品。
徐小紅對記者說,她和10多個戰(zhàn)友約好了,60歲后,他們就到麻栗坡來養(yǎng)老。他們打算在麻栗坡合買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輪流到麻栗坡來住上一段時間,把麻栗坡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
五、一個烈士母親臨死前的心愿:與兒子一道埋葬在麻栗坡此次與我們同行的還有一個來自貴州安順市的黨素霞,已58歲的她風塵仆仆趕到麻栗坡來,是想看望埋葬在麻栗坡烈士陵園的弟弟黨振明。
進了烈士陵園后,她眼眶便開始發(fā)紅,準確無誤地找到弟弟的墳墓后,便一頭撲到弟弟的墓碑上,用手輕輕地撫摸弟弟的照片,隨即將臉緊緊貼在弟弟的照片上號淘大哭:“弟弟啊,你在這里30年了,你想不想家呀?
我們一家人多想你啊,姐姐現(xiàn)在身體不好了,腰椎肩盤膨出,不能長途坐車,但姐姐還是要堅持每年都來麻栗坡看你,今后姐姐就是爬,也要爬著來看你……”黨素霞告訴記者,他弟弟黨振明是1962年出生的,他們四兄妹,就弟弟一個男孩,他從小機靈懂事,父母都非常寵愛他。
1982年弟弟應征入伍時,父母是堅決不同意的,因為他是獨子,舍不得??!他背著父母悄悄報的名,直到體檢合格后他才告訴父母。
他走那天,父母親在家哭得死去活來。部隊開赴麻栗坡后,黨素霞曾陪著萬般牽掛兒子的父母到麻栗坡看望過弟弟一次,誰曾想這次竟是永別!1984年4月29日,黨振明在戰(zhàn)場上壯烈犧牲。在上戰(zhàn)場之前,他特地給黨素霞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也許這次告別就不會再回來了,如果我犧牲,請姐妹們替我贍養(yǎng)父母……聽弟弟的戰(zhàn)友說,戰(zhàn)爭打起來不久,黨振明就受了傷,手背被彈片削掉了一塊皮,但他堅持輕傷不下火線,繼續(xù)留在戰(zhàn)場上,并頑強地往上沖,最終被一發(fā)炮彈擊中,壯烈犧牲。
他犧牲后,被追記三等功。黨素霞是家中第一個知道弟弟犧牲消息的,她強忍悲痛帶著父母從貴州趕到麻栗坡,途中不敢告訴父母真相,只說再來看望弟弟一次。父母親一路歡喜不已,以為又可以再次見到兒子了。
來到麻栗坡烈士陵園,找到弟弟的墳墓后,她才把弟弟犧牲的消息告訴父母,父母頓時如五雷擊頂,悲痛欲絕,母親哭暈過去3次!后來因父母年事已高,都是她們姐妹前來麻栗坡看望弟弟,每次來她都要帶上一包家鄉(xiāng)的泥土,灑在弟弟的墳頭上。母親想弟弟時,就跑到當?shù)氐牧沂苛陥@里去哭,她說,只要看到烈士墓,就如同看到自己的兒子。
2009年,母親病危,臨終前她提出一個要求:把她埋葬在麻栗坡,她要和兒子在一起!黨素霞哭著對母親說,不可以啊媽媽,那是烈士墓,你沒有資格?。∧赣H說,那就埋在烈士陵園對面的山上吧,那里離小明近,我看得到他……最終他們還是沒有滿足母親的要求。
但她相信,冥冥之中,母親一定會來到麻栗坡的,因為那里長眠著她心愛的兒子!
上一篇:戰(zhàn)火中的汽車兵,他奉命去接448團戰(zhàn)士,只聽見山中密集槍聲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