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邠縣救了劉志丹?
發(fā)布時間:2023-09-02 07:58:26 作者:新魚水情
整理:喬永恒 馮曙平 口述:郝新東 趙翠珍
劉志丹
我們了解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線索,于是,懷著期待和好奇,今天去拜訪了故事主人公的家人。我們驅(qū)車自西向東,穿過繁華的彬州城,爬上一個小坡,就來到了我們要采訪的主家——彬州市東關(guān)村村民郝新東家。將車停在不遠處廟前,我們漫步沿著小路前行,遠遠便看見一座簡單古樸的門樓,一棵粗壯的百年國槐從院內(nèi)屋舍之間挺了出來,高大茂密,葉子翠綠,枝椏交錯,遠遠望去,巨大的樹冠像一片綠色的蘑菇云。路邊溝壑里的枯樹像一個個升騰的虬龍,山上碉堡和城墻掩映在綠色的草間,依然透著歷史的印記,似乎影影綽綽能看到當年革命戰(zhàn)斗的場面。進入門樓,整個院子干凈整潔,四孔窯洞除了外墻、門窗依然保留原來的樣貌。郝新東、趙翠珍老兩口熱情地招呼我們到窯洞里坐。郝新東老人從柜子里慢慢拿出一個小筆記本,開始回憶父親郝景堂當年救劉志丹等三名革命將領(lǐng)的事跡。他們首先向我們介紹了父母的生平。父親郝景堂出生于1893年7月6日,病逝于1980年9月16日,享年84歲。出身農(nóng)民,身強力大,膽量過人,耿直慎言,平時在家干農(nóng)活,有時出門到塬上種地或做一些箍窯洞的泥水活。母親宋冰花出生于1905年8月9日,卒于1989年2月8日,享年84歲。勤勞善良,溫柔賢惠,干練利落,聰慧善斷,一邊在家?guī)椭赣H操持家務(wù),一邊照看子女。
郝景堂
宋冰花
據(jù)父親回憶,我家與山上的村民居住距離較遠,可以說是獨居戶。窯洞周圍都是父親干活賺來的錢購置的土地。塬面也有。窯洞北邊是一座廟,廟里駐扎著國民黨甘肅保衛(wèi)團(當時簡稱甘保團),當時大家叫營盤。營盤規(guī)模較大,灶房、住宿、倉庫、廁所等一應(yīng)俱全,還有供甘保團日常訓練集合的場地。長期以來,這座廟一直駐扎有國民黨部隊。這座廟以供奉九天圣母而得名。九天圣母,乃上古女神,在天稱玄妙玉女,在地稱太一元君。一說為黃帝之師,線香業(yè)祖師,執(zhí)掌天機、兵法,造化生育,專扶應(yīng)命英雄,授以天書兵法的上界女神。因此,成為兵家駐扎地所在。
東關(guān)村九天圣母廟(2011年重修)
1931年,甘保團從邠縣縣城轉(zhuǎn)來一名“重犯”,被關(guān)在北邊兩孔窯洞上的高窯內(nèi),窯口、院子、大門都設(shè)有崗哨,嚴加把守,任何人不得接觸。說著,老人來到院中給我們指依稀可見的高窯,窯中暗設(shè)一個拐窯,里面有炕。雖已封堵,但窯洞的拱線還十分清楚,院子曾有拾級而上的土臺階。
劉志丹關(guān)押處
起初,父親不清楚“重犯”是何人,他判斷一定紅軍的將領(lǐng),后來知道是劉志丹。甘保團的將領(lǐng)就住在我家窯洞。甘保團不給劉志丹吃喝,目的就是將他餓死。心地善良的父親明白劉志丹當時的處境,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父親經(jīng)常有意識無意識與甘保團的人接觸,說話,做事。經(jīng)過一段時間,父親與崗哨和甘保團熟悉了,也掌握了他們挨崗的時間規(guī)律。父親、母親利用晚上崗哨換崗或半夜乏困的時機,經(jīng)常悄悄給劉志丹送饃送水,不讓其挨餓。很快,有一個念頭在父親腦海產(chǎn)生,無論付出再大,他也決定營救劉志丹。順著家門口往山里走,不遠處溝灣有一眼泉水,水源充足,至今不竭。父親利用到泉子挑水的來回路途,勘察路線,雖說這里他已熟悉到閉上眼睛都能走路,但他不敢掉以輕心,他要找到一條萬無一失的營救路線。父親明白,這里國民黨隊伍實力強大,且有崗哨攜槍把守,要想營救一個活生生的人談何容易,這無疑是難于登天。為了確保營救成功,父親經(jīng)常借晚上上廁所或者干農(nóng)活的時機,一次次勘察地形,模擬營救方式。有時母親也參與其中,時間一長,警衛(wèi)人員也覺得父母親的日常生活就是這樣。父母的活動也沒有引起警衛(wèi)的懷疑,加之父母親謹小慎微,一切相安無事。父親經(jīng)常在離家不遠的涇河邊種地、割柴,哪里水深哪里水淺,他都進行了試探,并做好標記,以便識別過河。一個晚上,趁崗哨睡著之后,父親帶著母親事先準備好的衣服和鞋,還有母親灌的泉水和做的干糧,在母親的協(xié)助下,父親置身一人悄悄潛入高窯中,給劉志丹換上自己衣服和鞋,將劉志丹衣服包好帶上,順著凸臺下來,將劉志丹藏在北邊窯洞不遠土巖下面,剛好能容一人爬進,巖口有雜草,還有土堆和柴草堆的掩護,誰也沒有注意到。第二天,當崗哨發(fā)現(xiàn)劉志丹不見時,甘保團的人到處搜尋,并問詢父母劉志丹的去向,父母親平靜回答不知道。甘保團讓父親一起跟他們尋找,找了一天也沒有找到,劉志丹換下的衣服也被聰慧的母親塞進炕門燒掉了。往往是最危險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第二天,甘保團把搜尋的目標向外擴散時,父親趁著空虛,憑著膽大和心細,按照提前勘探好的路線,繞過甘保團隊伍,摸黑順溝來到?jīng)芎舆?,父親將劉志丹從標記的淺水區(qū)背過涇河。并對劉志丹說:“不要緊了,一過涇河,就是香廟、龍高紅區(qū)了?!睘榱藙⒅镜さ陌踩?,父親不敢懈怠,一路未停歇,天亮前將劉志丹送至香廟奇阜嶺一帶。劉志丹去尋找紅軍部隊了。父親隨即投靠了親戚,呆了很長時間。甘保團問母親,父親人在哪里?干什么去了?母親平靜地說到塬上種地去了。甘保團的人沒有證據(jù),也不相信父親有膽量營救劉志丹,父親好長時間也不敢回家。
后來,劉志丹的后人先后幾次到我家來核實此事,并表達謝意。
劉志丹后人實地核實父親膽量過人,且謹小慎微,怕自己救人的事情影響家庭,牽連子女,一向?qū)κ虑榈脑斍橹M莫如深,即使是對子女也是一樣。父親甚至在臨終前,還對子女一再叮嚀不向外人提這件事。關(guān)于另外兩個人的營救情況,我們只知其事,不詳過程。父親救人的感人事跡,連同他本人一樣,湮沒在彬州這塊熱土里。父親的守口如瓶,給家庭及子女沒有帶來任何影響,一切平靜如水,毫無漣漪。父親的家園依在,歷史的印記永存,紅色的故事必然傳唱,彬州的熱土將銘記于您。
左起:馮曙平 趙翠珍 郝新東 喬永恒